联轴式热油泵该如何维护保养
更新时间:2025-06-30
点击次数:11
联轴式热油泵是一种用于输送高温热油(通常温度在200℃~400℃之间)的特种泵,广泛应用于化工、塑料、橡胶、建材等行业。由于其工作介质温度高、粘度大,且可能具有腐蚀性,因此维护保养至关重要。以下是联轴式热油泵的维护保养要点,涵盖日常检查、定期维护、故障预防及安全注意事项:一、日常检查与运行监控
- 运行参数监测
- 温度:监控泵体、轴承箱及出口油温,确保在额定范围内(通常比介质温度高10℃~20℃)。若温度异常升高,可能因润滑不足、机械摩擦或介质结焦。
- 压力:检查进出口压力表,确保压力稳定。压力波动可能由气蚀、管路堵塞或叶轮磨损引起。
- 振动与噪音:通过听诊器或振动仪检测泵体振动和噪音。异常振动可能因联轴器对中不良、轴承损坏或转子不平衡。
- 电流:监测电机电流,避免过载运行(电流超过额定值10%需停机检查)。
- 密封泄漏检查
- 机械密封:观察密封处是否有热油泄漏。轻微泄漏(滴速≤5滴/分钟)为正常,若泄漏加剧需检查密封面磨损或弹簧失效。
- 轴封冷却:确保轴封冷却水(或冷却油)流量充足,防止密封因高温失效。
- 联轴器状态
- 对中情况:定期检查联轴器间隙和对中精度(偏差≤0.1mm)。联轴器偏移会导致轴承磨损和振动加剧。
- 弹性元件:检查联轴器弹性体(如橡胶块、金属膜片)是否老化、开裂或变形,及时更换。
二、定期维护与保养
- 润滑系统维护
- 轴承润滑:
- 使用高温润滑脂(如锂基脂或合成润滑脂),每运行500~1000小时更换一次。
- 润滑脂加注量需适中(占轴承腔1/2~2/3),过多会导致过热,过少会加速磨损。
- 润滑油更换:
- 若泵采用强制润滑系统,需定期更换润滑油(通常每2000~3000小时或按制造商建议)。
- 更换前清洁油箱,避免杂质进入轴承。
- 热油系统清洗
- 介质过滤:在泵入口安装过滤器,定期清理滤网(建议每周检查一次),防止固体颗粒进入泵体。
- 管路清洗:每半年用专用清洗剂冲洗热油管路,去除结焦和碳化物,避免堵塞和磨损。
- 泵体清洗:停机检修时,拆解泵体,用溶剂清洗叶轮、流道和密封腔,去除附着物。
- 易损件更换
- 机械密封:每运行3000~5000小时更换密封件,或根据泄漏情况提前更换。
- 轴承:每运行8000~10000小时更换轴承,或检测到振动超标时更换。
- 叶轮与口环:检查叶轮磨损和口环间隙(间隙超过0.5mm需更换),避免效率下降。
三、关键部件维护要点
- 联轴器维护
- 对中调整:
- 使用激光对中仪或百分表进行精确对中,确保联轴器两端轴向偏差≤0.05mm,径向偏差≤0.1mm。
- 对中时需考虑热膨胀因素,预留适当间隙。
- 弹性元件更换:
- 弹性体老化会导致联轴器刚度变化,引发振动。建议每2年更换一次弹性元件。
- 更换时需选择与原型号匹配的弹性体,避免扭矩传递异常。
- 密封系统维护
- 机械密封冲洗:
- 对于高温热油泵,建议采用自冲洗或外冲洗方式,用低温油冷却密封面,延长密封寿命。
- 冲洗油流量需控制在额定值(通常为泵流量的5%~10%)。
- 密封腔压力:
- 确保密封腔压力略高于介质压力(差压≥0.1MPa),防止介质泄漏。
- 若压力不足,需检查冲洗油管路或调整密封结构。
- 轴承维护
- 温度控制:
- 轴承箱温度应比介质温度低20℃~30℃。若温度过高,需检查润滑或冷却系统。
- 间隙调整:
- 定期测量轴承游隙(径向游隙≤0.1mm,轴向游隙≤0.05mm),超标时需更换轴承。
四、停机与长期存放维护
- 停机保养
- 短期停机(≤1周):
- 保持热油循环,避免介质凝固。
- 每天盘车180°,防止转子变形。
- 长期停机(>1周):
- 排空泵内热油,用轻质油或防锈剂冲洗泵体。
- 拆卸联轴器,涂防锈油后妥善保管。
- 轴承箱内加注防锈润滑脂,密封所有开口。
- 长期存放注意事项
- 存放环境需干燥、通风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。
- 每月盘车一次,防止部件锈死。
- 重新启用前,需全面检查并更换老化密封件和润滑油。
五、安全注意事项
- 操作安全
- 停机检修前,必须先切断电源并挂牌警示。
- 排放热油时需穿戴防护服、手套和护目镜,避免烫伤。
- 禁止在运行中拆卸联轴器或密封件,防止高温介质喷溅。
- 防火防爆
- 热油泵周围严禁明火,配备灭火器和砂箱。
- 管路系统需安装安全阀和爆破片,防止超压爆炸。
-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,避免短路引发火灾。